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报道 | 万众期盼的复苏时刻终于要来临了吗?

Nion WWD 国际时尚特讯 2022-04-24


尽管 2020 年的全球经济衰退程度没有预期中的那么严重,但欧美多个主要经济体还是遭受了极大的冲击。根据咨询公司欧睿 Euromonitor 的最新预计,全球几个主要市场的经济将在今年迎来反弹。欧睿公司在其最新的 2021 年全球经济预测报告中,预计 2021 年全球实际 GDP 将增长 5.6%,2022 年预计增长约 4%。

报告同时还指出,疫情的发展趋势依旧是决定经济复苏与否的决定行因素。以英国为例,公共限制令的持续让英国的经济前景预测下降了一个百分点;然而在美国,最近通过的万亿美元刺激计划是决定该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欧睿公司表示,2021 年欧元区经济预计将增长 4.1%、美国增长 4.7%、英国增长 4%、日本和韩国分别为 2.3% 和 3%。

而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把 2021 年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设定为 6% 以上,这向全球经济释放了积极信号,同时也显示中国经济在顶住了全球经济衰退的压力之后,持续向好发展的增长势头。


随着美国各州相继对疫情隔离政策的松绑以及疫苗接种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员工已经开始陆续返回办公室,商店也将重新开门迎客。美国的服装品牌和零售商表示,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消费者正在开始“抛弃”过去一年中已经成为“新工作服”的舒适休闲装,转而选择更时髦个性的服饰。旗下拥有 Donna Karan、DKNY 等品牌的 G-III 服装集团和男装零售商 Destination XL 都指出,这一消费趋势预示着时尚消费市场开始复苏的积极迹象,未来几个月服装类的销售额可能会激增。

 G-III 服装集团


G-III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Morris Goldfarb 表示,公司已经开始察觉到包括礼服和传统职业装在内的更时尚的服饰的增长势头,但他并不认为消费者会完全抛弃疫情之后形成的“舒适至上”的选择导向。Morris Goldfarb 向 WWD 说到:“我认为对市场对礼服类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在我们发布的财报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趋势的到来。人们对时髦服饰的需求在疫情期间被压抑了,现在正在爆发。”

零售商 Destination XL 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Harvey Kanter 表示,休闲运动类的服装在第四季度继续推动着公司的业务发展,定制类服装仍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他同时补充到,公司最近几周内定制服装的销售额已经出现了上涨,特别是运动外套和正装衬衫。

Destination XL


Harvey Kanter 接着向 WWD 说到:“随着政府放宽对聚会以及聚会人数的限制,消费者将会更多离开家,走向户外重新举办聚会。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们正在观察那些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是否会延续到夏季甚至是到年底。另外,我们也已经察觉到美国消费者的储蓄率正在显着提高,并且政府新一轮的刺激计划将对消费市场带来提振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认真打扮自己的日子将会回来。”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美国家庭比平时节省了超过 1.5 万亿美元,许多专家认为,一旦消费者的安全感重新回来,那么他们可能会进行“报复性”的消费,比如进行度假旅行、外出就餐聚会以及购买好看的衣服和奢侈品。
3 月 17 日,美联储将其对美国经济的预期增长率上调至 6.5%,达 37 年来的最高年率。这对美国的时尚零售商和服装品牌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针。许多零售商虽然在今年一二月份的业绩依然在下降,但下降幅度已经在逐步放缓,触底反弹似乎正指日可待。


相较于北美市场而言,欧洲和英国作为传统且稳固的时尚消费市场,在疫情打击之下便一蹶不振。
在国际旅行仍未能实现的当下,欧洲时尚零售商已经失去了购买力强大的中国游客。而面对一片红火的中国市场,欧洲奢侈品品牌也纷纷“出逃”自己的家乡,将营销重心转移至中国,这让欧洲在全球消费市场中的处境更加尴尬。此外,反复的疫情、变异病毒的蔓延和迟迟未能全面展开的疫苗接种工作也让欧洲多国持续地实施严格的限制令,这让欧洲的时尚零售迟迟未能迎来复苏的希望。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从 3 月 20 日开始,法国政府开始了新一轮的限制措施,以减缓变异病毒的传播,法国的医疗系统已经因为不断增加的确诊病例而不堪重负。因此,法国政府要求巴黎、里尔、尼斯等主要城市的所有“非必需品”商店必须关闭一个月,所谓“非必需品”指的是除食物类、杂货便利店、书店、电子产品、建材五金等店铺之外的非生活必需品商店,服装店便被列入要求闭店一个月的“非必需品”名单中。


然而此举却遭到了法国女装协会的抵制,原因是该政策“抛弃”了法国引以为傲的时尚产业,并将它们置于危险的破产边缘。法国新一轮限制令的实施,实际上也反映了欧元区目前所面临的窘状,一方面疫情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所以政府不得不反复实施限制令;另一方面,限制令的反复实施也“断送”了大多数实体零售商的客源,其次也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而根据最近的民调显示,即使疫情过去,消费者依旧会选择线上购物,而不愿重新走进实体店。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才是令欧洲时尚零售商最为担心的。
对于正式脱欧后仍未完全实现其“再次伟大”目标的英国来说,情况亦是如此。今年一月份,英国时尚零售商 Boohoo 宣布将以 5500 万英镑(约合人民币 4.9 亿元)的价格收购拥有 200 多年历史的英国老牌百货公司 Debenhams。值得注意的是,这笔金额仅包含 Debenhams 的网站及品牌,Boohoo 并不会收购该公司任何实体门店,股票或金融服务。

显然,实体零售的式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凭借着对疫情的有效控制,经济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恢复增长,时尚奢侈品的销售更是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市场,电商和实体零售在中国都得到了发展。
从近期多个拥有高端商场物业的地产公司财报可以看出,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持续走高,已经带动着商业地产公司同步受益。根据最新的财报数据,港资背景的太古地产 2020 年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零售物业租金收入上涨 2% 至 34.2 亿港元。其旗下的广州太古汇商场表现最佳,零售额涨幅达 36%,成都远洋太古里和上海兴业太古汇则分别录得 6% 和 15% 的增长。
广州太古汇
旗下拥有 IFS 中心的九龙仓集团在近日也公布了 2020 年财报,数据显示其在内地的投资物业收入在去年增加 7% 至 42.01 亿港元,营业盈利增加 11% 至 25.73 亿港元,该集团表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内地在去年下半年经济的强劲恢复。
成都 IFS 国金中心

从消费者层面来看,疫情之后,人们对于时尚奢侈品的消费热情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上海的国金中心和恒隆广场、北京的 SKP、广州的太古汇、成都太古里等商圈在周末及节假日的人流量都非常的高,Chanel、Louis Vuitton、Dior、Prada 等奢侈品店的门口更是大排长龙,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并未阻止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与大陆市场相比的中国香港地区,零售业却一片惨淡光景。没有了内地游客的光顾,香港“购物天堂”的光环早已不在。今年一月份,香港整体的零售额更是同比下跌 13.6%,达 326 亿港元,跌幅进一步扩大。

曾被评为“全球租金最贵”的香港罗素街,如今早已不见往日光辉,店铺租金跌幅高达30%,接连不断的奢侈品品牌撤店潮让罗素街沦为临时折扣店的集中地。

罗素街


和 IFS 一样同属于九龙仓集团的香港海港城,也是门可罗雀,去年的净亏损高达 78 亿港元。九龙仓控股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 Stephen Ng 在财报电话会议中指出,在 2020 年下半年的时间中,中国市场正在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高端市场非常强劲。但我们也看到总体消费仍然疲软,绝对不如奢侈品那么强劲,酒店业也出现了这种趋势。”在 2020 年,该公司的高端酒店品牌 Niccolo 比其价格更低廉的姐妹品牌 Marco Polo 做得更好。

爱马仕在去年 11 月份于海港城开设九龙最大门店


也是在同期,新鸿基地产由于疫情关系没有举行业绩会,仅以公告形式对业绩进行披露。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止六个月业绩,新鸿基的收入为 460.7 亿港元,同比增长 19%。从内地获得的租金总收入增长了 15%。公司没有详细分析单个购物中心的表现,但表示该集团的地标性地产,包括上海国金中心、上海环贸 Iapm 及广州合资项目天环 Parc Central、天汇广场 IGC,都处于吸引高端奢侈品零售需求激增的最前沿。
该公司还指出,疫情和游客缺乏对其选定的购物中心以及旅游和休闲相关业务造成了打击。由于近期租金面临下行压力,新租约和续签租约的谈判仍具有挑战性。


放眼全球,中国似乎已经成为了时尚和美妆产业和奢侈品行业的必争之地。这里有成熟的电商生态、不被限制的实体零售环境,还有最为重要的购买力旺盛的消费群体。但如果以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品牌放弃自己的传统欧美市场,单押中国市场,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策略。唯有全球范围内的多个主要消费市场同时迎来复苏,时尚产业才能真正地重新回到发展正轨。WWD

(感谢 Kellie Ell 和 Jean E. Palmieri 对本文的贡献)

撰文 Nion责任编辑 Jason图片来源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